浙江省出租汽车行业协会

试析出租汽车行业应对“互联网+”热潮之对策
2016-11-25 13:28    点击量:

试析出租汽车行业应对“互联网+”热潮之对策

发布时间:2016-07-13
   
       引言:出租汽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补充,多年来,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近年来,依托互联网平台推出的各类移动“专车”,在各地出租汽车市场如潮涌般发展。移动专车是“互联网+”热潮中涌现出的新型业态。滴滴专车、神州专车、一号专车、易到用车、Uber(优步)打车……这些新生事物在为公众带来全新出行体验的同时,也给出租汽车行业既有的市场带来了冲击,导致了一系列罢运潮,引起了各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公众与媒体对出租汽车行业的高度关注。当前的出租汽车行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内在矛盾相互交织,稳定问题尤其凸显,考验着出租汽车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
        一、影响出租汽车行业稳定的主要原因
     (一)出租汽车行业层面
       1、受市场发展和政策滞后的影响大,行业发展遭遇瓶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出租汽车行业的第三方打车软件及“专车”对传统出租汽车市场形成强烈冲击。主管部门政策滞后,对打车软件平台及“专车”的政策规范迟迟未见明确,造成市场黑车泛滥,缺乏监管。在行业对“专车”规范尚未完全明确之前,没有营运资质的车辆和驾驶员纷纷涌入市场,“黑车”的泛滥严重干扰了正常有序的出租车客运市场,由此引发连续不断的上访、罢运事件。各级政府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动员公安、交通运管、城建、工商等部门联合执法,采取多次整顿和稽查活动,效果却不明显。从市场的角度来看,非法经营现象的存在说明了市场存在客观需求与填补空间,是供需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通过合理合法的规范与管理,而不是一味的打击,才能真正消除“黑车”这一导致不稳定事件发生的隐患。
       2、成本、收益与风险的动态调节机制失效。在其他行业,在充分市场化情况下,在行业系统性经营成本增加时往往会通过产品(服务)加价,把部分成本传导出去。但出租汽车行业缺乏这样的传导机制:一方面,出租汽车运价体系是政府调控的,不能随意变更,保持相对稳定性;另一方面,专车介入、道路拥堵等原因造成竞争加大,经营成本增加,导致驾驶员收人呈现行业性降低。驾驶员便往往采用罢运的方式提出诉求:要么降低经营成本——营收指标;要么提高运价,把成本转移到乘客身上。在出租汽车行业,经营性风险因素包括交通堵塞、非法营运干扰、交通事故等。但拥有经营权的出租汽车企业在拥有稳定营收的同时,也正是通过由驾驶员缴纳的营收、押金、保险等,把风险全部或部分转嫁到出租车驾驶员身上。以上因素也是出租汽车驾驶员罢运的主要诱因。
     (二)出租汽车企业层面
       1、管理难度加大,经营模式亟待转型。随着物价指数的上涨,出租汽车运价体系调整对实质提升驾驶员收入有限,出租汽车行业从业人员的收入相对减少。由于收入水平的相对停滞,行业吸引力降低,年轻人从业欲望低,驾驶员流动率高。由于从业人员的减少,人员来源日益紧张,出租汽车企业出现搁车、搁单现象。而现有的从业人员队伍老龄化严重,这一因果关系,导致企业员工队伍凝聚力低,管理松散,管理难度加大,企业管理政策难以执行到位,对驾驶员进行教育管理的效果下降。出租汽车企业传统的经营模式已难以适应时代发展,亟待创新转型。
       2、刚性成本不断增长持续挤压企业盈利空间。车辆更新成本增加。企业基于政府要求、品牌影响、服务质量、运价调整以及人员紧缺等多方面的考虑,车辆更新有采用高质高价车型的动力和压力,使得车价成本大幅增加,折旧费用与保险费用相应提升。安全管理成本提升。随着人伤赔偿标准和人伤事故费用的大幅上升,保险费率每年快速提升,安全管理成本增大。社保成本上涨。社保基数每年上浮8-10%,社保成本每年大幅度增加。企业刚性成本的持续上涨,使得企业经营日益艰难。
     (三)出租汽车从业人员层面
       出租汽车行业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处于发展的高峰期,出租汽车驾驶员收入同价比高出管理层乃至公务人员好几倍,是让人羡慕的职业。但随着物价指数的持续上涨,出租汽车驾驶员的收入并未实质提升,发展到现在,甚至低于当地的平均工资水平,驾驶员心里波动大。同时,“专车”的介入,客运市场非法营运现象屡禁不止,出租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驾驶员劳动时间延长,劳动强度加大,收入相对下降,且对未来收入无法确定,行业吸引力下降。以上因素导致部分出租汽车驾驶员转投他业,另一方面也致使部分城市发生了出租汽车行业群体性事件,出租汽车行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总之,导致出租汽车行业不稳定的因素是多元的,但是作为出租汽车企业,应该认真分析其成因,从企业管理的视角对症下药,妥善处理凸显的问题,缓和社会矛盾。
       二、出租汽车企业维护行业稳定的对策
      1、增强经营管理的透明度。传统出租汽车企业的经营管理,对广大驾驶员来说,像是一片“无知之幕”。驾驶员容易产生对企业的经营收入无限放大,对经营成本无限缩小的误解,由此导致驾驶员与企业的对立情绪,引发稳定问题。因此,企业要做好成本规范工作。各地的行业主管部门一般都会对出租汽车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成本进行规范与规定,企业则可以根据成本规范进行核算,并通过职代会向驾驶员进行公布,实现成本核算透明化。
       同时,出租汽车企业应时刻关注驾驶员的营运数据,通过科技手段,对驾驶员的营运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并按既定的时间节点进行全面的运营数据分析,而且可以进行企业之间的横向比对,通过移动信息平台等各种形式和方式,将驾驶员的各项营运数据进行公开,让驾驶员了解整体的实际营运状况。
       2、加快经营模式转型。导致驾驶员的稳定问题,根本还在驾驶员收入上。在其他条件既定的前提下,出租汽车企业现有的经营模式难以大幅度提升驾驶员的收入水平。进入互联网时代,新经济、新技术对传统出租产业的冲击使得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一旦缺乏运用新技术、新信息的专业能力,便会制约发展空间,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出租汽车企业仅仅维持现状,稳定是不可持续的。城市发展太快,出租车供求缺口在扩大,“简单降低份子钱”并不能消除造成不稳定的客观因素。“互联网+”的出现,给了企业一个新的选择。就是利用增量,来化解存量方面的矛盾,并有效解决企业搁车、搁单现象。出租汽车企业需要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应用“互联网+”思维,进行新的运营模式创新,实现线上线下的模式合作,让乘客有更多的出行选择。
        在行业主管部门对目前“专车”模式管控逐渐规范的前提下,出租汽车企业应该加快介入“专车”市场,实行专车营运模式。交通不光是代步,要向高附加值这个方向去变得“现代”。“专车”服务对满足客运市场高品质、多样化、差异性需求具有积极作用,是现有出租车行业的升级而非重复。出租汽车企业可以利用自身资源,和市场上成熟的“专车”平台企业进行合作,或者自行开发打车软件平台,迎合市场需求,充分发挥“专车”模式的积极作用。
       3、向社会争夺话语权。某地一旦发生涉及出租汽车驾驶员的稳定事件,无论是公众还是媒体乃至学者,首先往往把矛头指向企业,认为是企业的高“份子钱”和暴利盘剥了驾驶员而导致驾驶员的不满,引发罢运。而作为出租汽车企业,长期以来没有形成利用媒体向社会发声的习惯和机制,往往就成了沉默的替罪羊。
      出租汽车企业要形成向社会争夺话语权的意识和机制,要积极向公众和媒体发出自己的声音,用客观事实和经营数据说话,去除社会对出租汽车企业“暴利”、“垄断经营”的标签。要建立和畅通企业与媒体及社会的沟通渠道,让公众了解到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引导舆论的正确方向,消除不利影响,减少稳定事件的发生。
       4、探索建立风险公担机制。长期以来,出租汽车企业与驾驶员之间的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没有建立起共担共管、民主决策、风险共担的机制。企业根据政府规定的营收指标标准,向驾驶员收取费用,无论企业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刚性成本如何上浮,无论驾驶员的从业市场如何竞争,油价如何变动,这一营收指标标准基本相对稳定。企业与驾驶员的风险各自承担,这样就容易出现企业苦不堪言,驾驶员怨声载道,而外界认为企业“旱涝保收”,驾驶员则被“剥削压迫”。
       出租汽车企业可以在行业主管部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完善合同与管理制度,探索驾驶员收入与上缴指标以及运价之间的动态调整,建立起企业和驾驶员风险共担的机制,实现权利义务的一致性和对等性,增加企业与驾驶员之间的信任度与凝聚力,减少双方之间的误解与压力。
       5、畅通驾驶员利益表达渠道。发挥驾驶员群体中先进模范与党员的引领、疏导作用,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要利用好活动组织、非正式团体和家访等形式,主动走到驾驶员中去,倾听诉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加深了解,化解矛盾。
       创新班组建设的形式,要利用好互联网技术,将微信等新的方式,将教育方面新的元素、内容注入班组平台,真正使班组成为管理的延伸,起到凝心聚力的作用。
       完善企业工会建制。工会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依靠,要善于借助工会平台,依靠工会组织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倡导理性维权、依法维权,以和谐促发展,以发展保和谐。
       结语
      目前,出租汽车行业处于矛盾凸显期,在互联网“无业不加”的席卷大潮下,行业稳定问题尤为突出,进而可能引发社会性问题。出租汽车企业作为从业主体,应该着眼长远,融入潮流,主动应对,因地制宜采取实际有效的措施,凝聚员工队伍,促进企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文/邵惠民  梁新文